欢迎访问池州市城市管理局网站!
| | | | |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池州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 发布时间:2023-11-28 10:08 |
环卫基础设施是城市建设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市民群众能够享受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池州市立足群众诉求,坚持以项目建设为抓手,锚定目标,有计划、有步骤推进垃圾中转站“微改造”,提升城市人居品质,推动池州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
着力升级收运工艺,推进中转站周边环境品质上台阶。一是锚定标准。自2018年以来,我市以《生活垃圾转运站运行维护技术标准》为指引,深入推进主城区生活垃圾中转站提标升级工作,投资约214万元,将主城区13座地坑压缩式生活垃圾中转站升级为智能压缩式生活垃圾中转站,进一步提升垃圾压缩水平。二是制定计划。根据工作实际,2018-2021年,陆续推入150万元完成主城区14座垃圾中转站污水收集系统建设工作。2023年,为进一步推动“最干净垃圾中转站”的创建工作,投资约298万元,对8座生活垃圾中转站进行升级改造,增设主体建筑、除臭喷淋系统,拆除3座露天作业生活垃圾中转站,完善雨污分流系统等,着力打造“干净整洁、安全高效”的生活垃圾中转站。三是规定管理。针对主城区垃圾中转站升级改造情况,组织日常操作人员、车辆驾驶员开展专业培训,熟悉操作规范和操作流程,同时要求持证上岗,提高日常管理的科学化、专业化。
着力增强清运效率,推进主城区垃圾收运体系再健全。一是合理布局。2023年,我市以民生实事项目为抓手,投入资金200万元,在主城区九华山大道、白洋路新增高标准生活垃圾中转站2座,同时结合实际情况,计划通过三年时间在主城区新建一批生活垃圾中转站,完善主城区生活垃圾中转站布局,提升主城区生活垃圾清运效率。二是定线定车。将主城区14座生活垃圾中转站划分成6个片区,配置专用垃圾中转车辆18辆,制定“一车一线”的标准化收运路线,做到生活垃圾日产日清,避免发生积压现象。三是科学作业。制定《池州市主城区生活垃圾中转站操作及运输管理规范》,要求站内车辆和外来车辆一律密闭运输,防止在转运过程中出现异味飘散和遗撒现象,杜绝二次污染,构建功能完善、管理规范、运营高效的生活垃圾转运体系,助推人居环境品质再提升。
着力提升管理水平,树立省内垃圾中转站清运新标杆。一是智慧管理。对主城区垃圾中转车辆安装定位系统,接入我市城市管理智慧化平台,实施人员、车辆在线监管,同时与我市生活垃圾焚烧厂实现工作联动,确保垃圾收运数量、收运频次心里有数。二是队伍管理。主城区生活垃圾中转系统共配备操作人员30名、垃圾中转站车辆18辆,每年由市财政拨付主城区垃圾收运费用约446万元,保证收运队伍稳定,同时将相关责任人、监督投诉电话公开公示,确保主城区生活垃圾收运责任到人、到位。三是应急管理。制定《池州市生活垃圾收运处置应急工作预案》,按照突发事件可控性、严重程度、影响范围分为四级,做到分级响应、分级执行,确保生活垃圾中转收运不受影响。四是作业管理。每日多频次开展精细保洁,强化源头管控,落实精细保洁及消杀除臭管理,从源头上控制异味产生,利用高压冲洗设备及时对垃圾中转站内外及污水沟槽进行全方位无死角冲刷,避免垃圾残余、垃圾渗滤液、油污泥水积存滞留,杜绝臭味蔓延,中转站管理人员定期擦洗墙面、栏杆、窗户等卫生死角,进行全面的消毒杀菌,做到到边到沿,不留卫生死角、盲区,减少蚊蝇、异味孳生。(市环卫处)